綠色營運
Green Operations

綠色營運

環境永續管理策略

為實踐 2050 淨零排放,達成 SDGs,合庫從「節能減碳」、「能源管理」、「水資源管理」、「廢棄物管理與循環經濟」、「環境與生物多樣性教育」及「環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等 6 大面向著手,降低營運活動對環境帶來的衝擊,同時訂定環境永續短、中、長期績效目標,除每季追蹤執行情形外,亦透過每半年階段性目標檢討會議,滾動式精進各項管理措施,落實綠色營運。

為深化環境永續,合庫金控除在永續經營委員會下設置環境永續小組外,合庫銀行更開創公股銀行首例,於行政管理部設置「環境永續科」為環境管理專責單位,亦為環境永續小組主責單位,透過垂直整合模式規劃環境永續事務,計畫性地減緩或調適氣候變遷影響,落實集團低碳營運。

面對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影響,合庫金控踐履環境永續之承諾與責任,訂定「環境永續及能資源政策」,作為設定環境與能源目標、建立企業綠色文化、落實綠色採購及強化永續發展認知之依據,積極呼應碳排減量路徑,接軌國際淨零趨勢,提升氣候變遷韌性。


節能減碳

全球暖化不僅改變生態環境,極端氣候災情頻傳更對人類生存造成威脅,若持續忽視眼前的危機、毫無節制地耗用各項資源,將使氣候變遷加劇,最終導致不可挽回的生態浩劫。為減緩氣候變遷影響,本集團積極管理溫室氣體排放,致力加入全球升溫控制在 1.5℃內的行列,以 2021 年首次完成國內外全據點通過「ISO 14064-1 溫室氣體盤查」之查證結果作為基準年,設定科學基礎減碳目標(SBT),並於 2023 年通過目標審查。本集團自身營運面(範疇一加範疇二)於 2032 年絕對排放量相較基準年(2021 年)減少 50.4%,平均每年減少4.58%,2030 年減量目標為較 2021 年減少 41.24%,2024 年減量目標為較 2021 年減少 13.75%。

合庫持續透過導入多項 ISO 國際標準查(驗)證、推動綠色採購與綠色辦公、取得綠建築標章、結合政府節能診斷服務實踐節能減碳,以及實施內部碳定價機制等措施,積極將排放溫室氣體的外部成本內部化,強化辨識與管控碳排放相關風險與機會,邁向低碳永續經營。

溫室氣體排放

為更自動化及智慧化掌握全集團溫室氣體排放情形,自 2023 年起透過科技輔助盤查碳排放資料,持續完成 2024 年國內外全據點共 337 處之「ISO 14064-1 溫室氣體盤查」,查證範疇一至範疇三的碳排放量,其中範疇一加計範疇二之溫室氣體排放量相較基準年(2021 年)約減少 32.16%,達成減量 13.75% 之目標。此外,每年亦參與國際碳揭露專案(CDP),積極採取行動解決環境問題,2024 年取得「A List 領導等級」,並導入「ISO 14001 環境管理系統」、「ISO 50001 能源管理系統」與「ISO 46001 水資源效率管理系統」,透過 Plan(計劃)-Do(執行)-Check (檢核)-Act(改善行動)之循環,有效管理各項資源耗用,減少碳排放量。


節能減碳專案成果

合庫銀行 2024 年開始辦理「北斗、平鎮、復興、西臺中及南興分行汰換高效率光源及空調設備自願減量專案」,透過更換 5 家分行營業處所之既有照明或空調設備,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達成節電並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本專案環境部已於 2025 年 1 月 6 日審查通過,計入期間為 2025 年 1 月 6 日 ~2035 年 1 月 5 日,預估溫室氣體減量可達 240 公噸 CO 2 e。

2024 年主要執行「合作節能 金庫減碳」、「汰換與減盞照明燈具」及「空調設備節能改善」3 項專案,透過軟硬體設備改善、管理模式調整及強化員工環保意識,促使員工日常辦公即落實節能減碳,合計投入成本約 213 萬元,合計節電量約 1,898,159 度,減少碳排放量約 899.73 公噸 CO 2 e,相當於 2.33 座大安森林公園的年吸碳量 註1 ,預估可省下 722 萬元,平均回本年限為 0.30 年 註2

內部碳定價

為落實減碳管理,強化「排碳有價」觀念,合庫銀行自 2022 年計算內部碳定價(Internal Carbon Pricing, ICP),透過溫室氣體的「外部成本內部化」,檢視營運所產生的碳排成本並納入未來節能減碳專案投資考量,提升企業碳風險管理能力及強化自身氣候韌性,同時積極採取低碳營運措施與提升能源使用效率,進一步提高節能減碳管理效益。合庫係採用隱含價格方式,參考設備採購之節能效益、購買成本及預估使用年限,計算內部碳定價並應用於採購決策之參考,且每年滾動式檢討內部碳定價,2024 年平均碳價每噸為 6,663.01 元,上下區間介於 4,939~7,566 元。

碳權

合庫金控為積極落實減碳、支持國家氣候行動,2023 年主動參與臺灣碳權交易所首批碳權交易,購買之碳權將持續用於推動集團及各子公司的減碳及碳中和工作,並藉由購買之碳權計畫,促進達成多項 SDGs,在企業減碳的同時,兼顧實現社會包容及氣候公平普世價值。

碳足跡與碳標籤

為達成低碳經濟的永續消費與服務模式,透過生命週期評估方法,使產品供應鏈與服務之投入產出、能資源及潛在環境衝擊之碳排放來源透明化。全集團通過「ISO 14067 碳足跡」外部查證並取得查證聲明書計 8 項,以及取得產品或服務碳標籤計 7 項,分別為合庫銀行「世界卡」、「樂活卡」、「總行(營業部)臨櫃服務」、「金融線上服務 / 網路銀行前端服務 - 一般類登入總覽」、合庫資產管理「自有不動產銷售服務」、合庫人壽「人身保險服務保單」與合庫證券「線上投資理財服務」,未來將持續檢視營運產品或提供服務的碳排熱點,優化節能減碳作為,邁向低碳營運或服務模式。

綠建築

合庫銀行總行大樓以綠建築「生態、節能、減廢、健康」之 4 大範疇興建,導入符合綠建築之各項環保節能設計,2018 年取得內政部綠建築銀級標章認證, 2023年獲得經濟部節能標竿獎銀獎及臺北市零碳標竿獎甲組優等獎的榮譽,2024 年進一步取得內政部綠建築鑽石級標章認證,並再次榮獲內政部認可為既有建築能效標示最高等級之「第 1+ 級 近零碳建築」肯定。另為延續永續發展的建築設計理念,達到與地球共生共榮的願景,致力推展打造其他據點為綠建築,截至2024 年底,累計共 15 處據點取得綠建築標章認證(5 鑽 2 銅 8 合格等級)。

數位無紙化


能源管理

為減少各項能源耗用,合庫金控導入「ISO 50001 能源管理系統」,透過各項自發性之行動計畫與改善方案,致力節能、創能與購能,提升能源使用效率與再生能源使用比率,達成節能目標,實踐環境保護之責任。

能源使用情形

用電管理

為達到節電目標,減少碳排放量,除積極推動各項節能減碳專案、節電措施及落實綠色辦公外,2024 年合庫銀行訂定「營業單位節電競賽激勵措施」,每年針對全台營業單位之用電量分配減量目標,就單位節電量及年度減量目標達成率進行排名,給予 6,000 ~ 60,000 元不等之獎勵金。2024 年國內參與評核營業單位用電量為 23,865,082 度,較 2023 年減少 510,215 度,節電量達 2.09%,減少之用電量換算碳排放量約為 242 公噸 CO 2 e ,相當於 0.63 座大安森林公園年吸碳量。

註:2024 年電力排碳係數為 0.000474(公噸 CO 2 e/ 度)。

使用再生能源

配合政府 2050 淨零排放,推動能源轉型政策,合庫銀行 17 處據點已完成設置太陽能板發電系統,實際總發電量達 484,618 度,取得 402 張再生能源憑證,減少碳排放量約 229.71 公噸 CO 2 e,相當於 0.59 座大安森林公園的年吸碳量,另 4處據點太陽能板發電系統建置中,累積共 21 處據點建置太陽能板發電系統,預估年發電量約達 86.13 萬度,可減少碳排放量約 408.26 公噸 CO 2 e,相當於 1.06座大安森林公園的年吸碳量;另已採購 2,446.47 萬度再生能源,2024 年綠電已轉供 793.41 萬度,且已取得 7,965 張再生能源憑證,可減少碳排放量約 3,760.74公噸 CO 2 e,相當於 9.73 座大安森林公園的年吸碳量,未來持續響應國家淨零排放政策,逐步提高再生能源使用比重。

用油管理

為使員工於日常力行綠色辦公,逐步汰換老舊公務車與公務機車,改用高效率低耗油之公務用車與電動機車,自 2022 年起共租用 202 部具有環保或能源標章之公務用車,持續宣導員工通勤、出差時以大眾運輸交通工具取代汽機車,或公務車派送以同仁共乘為原則,並鼓勵優先採取視訊方式替代實體會議或訓練課程,以減少能資源消耗,降低碳排放量。


水資源管理

全球氣候變遷導致水資源匱乏日益嚴重,為呼應聯合國「SDG6 淨水與衛生」,合庫銀行總行大樓、資訊部、員工訓練中心與集中作業中心通過「ISO 14046 水足跡」查證,透過水足跡衝擊分析,提升水資源使用效率,降低產品或服務生命週期中與水相關環境衝擊之機會,優化水資源管理。

為持續減少水資源耗用,合庫銀行總行大樓及資訊部持續導入「ISO 46001 水資源效率管理系統」,尋找回收水與重大用水設施改善機會,以減少、取代、再利用的方式提升用水效率,致力達到集團每年用水量較前 3 年度平均減少 1% 之節水目標。

水資源使用情形

節水措施


廢棄物管理與循環經濟

為降低環境負面衝擊,進而達到資源永續,合庫金控導入「ISO 14001 環境管理系統」,制定廢棄物管理措施,透過資源回收再利用、綠色採購及以租代買推動循環經濟,除了力行減量(Reduce)、回收(Recycle)、再利用(Reuse)的環保 3R 政策,提高廢棄物回收及再利用之效益外,同時訂定未來(自 2025 年起)集團廢棄物量(不可回收)目標,調整為每年廢棄物量(不可回收)較前一年度減少 1%,持續精進廢棄物減量目標,督促落實減量工作,亦採購具政府認可環境保護、節能與節水標章的環保產品、綠色建材及再生產品。

另為提升員工循環經濟暨資源永續之概念,持續利用相關會議及教育訓練,推廣資源再利用、降低浪費及減少廢棄物等知識,且為督促各單位確實做好垃圾分類與紀錄,將資源回收與廢棄物管理納入「職業安全衛生及安全維護督導檢查作業」及「營業單位自行查核工作底稿」,同時推行資產共享平台,媒合二手公物以延長辦公用品生命週期,亦辦理二手物品交換、廢電池回收、免費(廢)市集及淨灘等活動,提升員工環保意識。

廢棄物處理情形

減廢措施

環境與生物多樣性教育

環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

永續金融連結(前往新分頁) 2023氣候暨自然相關財務揭露報告書連結(前往新分頁)